

2024年四川专升本语文考点之文言文被动句
123131313【导读】2024年四川专升本语文考点之文言文被动句如下,四川统招专升本网为考生提供专升本语文考点资讯,希望对备考报名报考的同学有帮助!
2024年四川专升本语文考点之文言文被动句
被动句
被动句表示主语受到某种动作行为。现代汉语中,被动句主要用“被”等形式表示,古汉语有所不同。
一、
文言被动句的表示方式
(一)用介词“于”表示
介词“于”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置于动词后:动词 + 于 + 主动者。
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内惑于郑袖,外欺于张仪。(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)
②夫赵强而燕弱,而君幸于赵王。(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——①“惑于郑袖”,被郑秀迷惑;“欺于张仪”,被张仪欺骗。②“幸于赵王”,被赵王宠幸。
(二)用“为”或“为……所”表示
1.介词“为”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置于动词之前:为 + 主动者 + 动词
①而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。(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)
②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。(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)
——①“为天下笑”,被天下人嘲笑。②“以心为形役”,让精神被形体役使。
2.介词“为”与助词“所”一起表示被动:为 + 主动者 + 所 + 动词
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。(杜甫诗歌的标题)
②其后楚日以削,数十年竟为秦所灭。(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)
——①“为秋风所破”,被秋风吹破。②“为秦所灭”,被秦国灭掉。
3.有时可以不出现动作行为的主动者:为 + 所 + 动词
①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(《史记·鸿门宴》)
②岱(刘岱)不从,遂与战,果为所杀。(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)
——①“为所虏”,被(刘邦)所虏。②“为所杀”,被(黄巾军)所杀。
4.有时可以不出现主动者,也不用“所”:为 + 动词
①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。(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)
②越王弗与,乃攻之,夫差为禽(擒)。(《吕氏春秋·孝行览》)
——①“为用”,被(吴广)(所)用。②“为禽”,被(越国人)(所)擒。
(三)用“见”或“见……于”表示
1.副词“见”放在动词前,表示被动:见 + 动词
①欲予秦,秦城恐不可得,徒见欺。(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(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)
——①“见欺”,被欺骗。②“见放”,被流放。
2.副词“见”和介词“于”一起表示被动:见 + 动词 + 于 + 主动者
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(《庄子·秋水》)
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,故令人持璧归。(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——①“见笑于大方之家”,被有见识的内行嘲笑。②“见欺于王”,被秦王欺骗。
(四)用“被”表示
1.把“被”直接放在动词前:被 + 动词
①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。(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)
②国一日被攻,虽欲事秦,不可得也。(《战国策·齐策》)
2.用“被”引出主动者:被 + 主动者 + 动词。
①曲罢曾教善才服,妆成每被秋娘妒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(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)
(五)意念上的被动
无被动标志:受动者 + 动词
①戍卒叫,函谷举。(杜牧《阿房宫赋》)
②洎牧以谗诛,邯郸为郡,惜其用武而不终也。(苏洵《六国论》)
——①“函谷举”,函谷关(被)攻占。②“牧(以谗)诛”,李牧(因谗言)(被)诛杀。
意念被动句,实际上就是所谓受事主语句。主语是受动者,谓语说明受到的动作行为。翻译成现代汉语,非必要时,一般不用“被”字,保留受事主语句的本来面目。
一羽之不举,为不用力焉;舆薪之不见,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见保,为不用恩焉。(《孟子·齐桓晋文之事》)
——三个分句都是被动句,前两个是意念上的被动:“一羽之不举”,一根羽毛举不起(不必译为,一根羽毛不能被举起);“舆薪之不见”,整车柴草看不见(不必译为,整车柴草不能被看见)。第三个分句用“见”表示:“百姓之不见保”,百姓不被爱护。
二、
古今汉语被动句的演变
1.用“于”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置于动词之后(动词 + 于 + 主动者)。这是最早产生、在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。
2.用“为”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则置于动词之前(为 + 主动者 + 动词)。“为……所”(为 + 主动者 + 所 + 动词),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,它从汉代发展起来以后,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的书面语。如:为我所有,为我所用。
3.用“见”表示被动,直接用于动词之前,不能用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(见 + 动词);如果需要引出主动者,必须在动词后面用“于”引出(见 + 动词 + 于 + 主动者)。
4.用“被”表示被动,是作动词用、当“遭受”讲演变而来的;最初比较少见,汉代开始用得较多。“被”开始直接用在动词前面(被 + 动词),后来用“被”引出主动者(被 + 主动者 + 动词)。这种被动句在古代主要出现在口语和比较接近于口语的文章中,并且成为现代汉语被动句的主要表示方式。如:被风刮倒,被雨淋湿。
5.意念被动句,即受事主语句,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。如: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
2024年>>【四川专升本报名指导】更多升本疑问可咨询【在线老师】为你解答。
【结尾】以上是“2024年四川专升本语文考点之文言文被动句”的内容,关注四川专升本考试网(www.scsyx.com)获取专升本常见问题解答、考试大纲、历年真题,加入四川专升本考生交流群,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升本上岸!

四川专升本声明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点击继续阅读>>
扫码登录
扫码关注“四川专升本”微信公众号
即可查看余下内容
四川专升本报名指导入口

添加我们企业微信
回复关键词,了解更多专升本咨询